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實現夢想的瞬間,
而是堅持夢想的過程!




Pages

Friday, March 20, 2009

散文 - 簡正德這個人

----------------------

簡正德這個人


左起:林進龍,筆者,簡正德------>


作者: 張文溪
摘自:野外雜誌第63期 – 1974年 5月



簡正德民國36年生,台北市人,熱愛登山,三年前去美前夕,他曾誓言十年內進軍喜馬拉雅山。不多久他已開始著手這一切的準備,直到去年九月止,他在給筆者的來信中附了一張所有冰雪地及爬岩的全套裝備。我怎麼都沒想到進行得竟如此快,隨後才知道他是二餐當三餐吃,休假去當Busboy賺來省吃儉用一一添齊的。這是我所瞭解的多年伙伴,在這麼多朋友中他證明了一件事。去年九月初他終於有機會到美國瑞尼爾登山學校接受為期一個禮拜的冰雪地訓練,再次建立了他所計劃的第一步。相當令人驚訝,受訓回來不多久,他把一份「
麥肯尼峰登山計劃」寄來,計劃中列出所有需帶的裝備,路線,自然環境,以及一疊申請書。

身為一名留美學生計劃去實行一件多少令國人認為不甚相配的登山運動,這是一件相當大膽的舉動,至少吾人認為簡兄對正這個觀念,有一種突破傳統的文人留學的狹猛目的。雖然「麥肯尼登峰計劃」正在進行,但是在另一方面卻給我國登山界開闢了一個新世界,對國內登山風氣的影響也相當具體。

簡兄是我多年的朋友,第一次認識他是在民國五十六年的春天,那年身任師大附中的登山社社長。他那付對於山狂熱的執著;確是相當少見,也因此死使我們幾個一見如故.

五十六年的夏天他去參加谷關的山地訓練,次年幾位當時的伙伴走了一趟秀玉縱走。回來後幾乎每個人都為一件事共同所苦惱,是否我們即為爬盡台灣高山而滿足呢?是不是登山者除了一股澎湃的熱情外,尚有值得去做而未做的事。或許登山者都有一個早熟的特徵,加上一股對未來的期望。

民國五十九年本社主辦野外俱樂部的第一期「爬岩訓練班」開訓了,這是由簡兄與黃一元兄兩人一手籌劃,兩人親任教練。當時我由台中趕來參加在中央日報五樓的第一節課,首先的感覺是只有年青人才會幹這種傻事,也只有他們才會把它視為一種神聖的事業,實在了不起。

一直到去美前簡兄幾乎把一本厚達五百頁的Mountaineering摸得滾瓜爛熟,這本書在國外被認為是一本
登山者的標準教科書,在野外什誌上一連串有他的作品發表,我是由衷表示欽佩其細心及毅力。在這長達五年的時間中,我很少看到簡兄的書架上除了學校的教科書以及一堆山書外,尚有其他書籍。這個情形他的答覆是:在自然中的體驗不是更直接嗎?

由於學生總是窮得吃不起三餐,胡亂湊成的爬岩工具幾乎便是簡兄最標準的自娛工具,在他看來跟其他人擁有一架鋼琴,一把吉他,或一個足球沒有什麼不同。而國內的爬岩風氣與水準就這麼無中生有起來,我想多年來國內還有這麼一點登山必備的技術,他的功勞該算不小了。

這是一個很明顯的不調和,簡兄的登山年齡在年青一輩中算是很早了,但是在登峰的記錄上卻是少得可憐,唯一算得上是當年「秀玉縱走」。不過在申請接受「瑞尼爾登山學校」及「麥肯尼遠征隊」的隊員空格中,他的爬岩技術卻有了可靠的保證。在「瑞尼爾峰攀登」中,由於這方面熟穩的技術他擔任一個分隊的分隊長,這是很引人注意的一點,由他這翻經歷中不難看出其過去正確的認識,終於有了證實。

大致上「麥肯尼遠征」的成功是相當樂觀的,而這次的經驗被考慮作為申請攀登喜馬拉雅山七千公尺以上的高峰無疑相當重要。近月來全省登山界予他金錢。或精神上的支持,情況十分熱烈,六萬塊的籌募尚待收齊由韓漪兄匯去。這使我想到中華女籃遠征美洲的鉅額投資所獲致的重大收獲,而第一位中國人爬上這座北美最高峰,將國旗插置於頂,無疑也是我族同胞一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尤其是群策齊力,結合我登山界及民間廣大的支持來完成這一件事,其價值是何等重大,其意義又是何等深刻呢?

********************************************************

No comments: